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要去旅游的理由。
“五一”小长假,来个慢生活休闲之旅。
走吧,相约南阳府,
“探秘地下银库、找寻名人踪迹”。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捻军攻打南阳城。知府顾嘉蘅招募兵勇,组织团练。同时营造城防工事,为防不测,在南阳府大仙祠地下建造银库,连通团练宾兴馆(战时指挥部)和城外。
清代名士张祖翼在《清代野记》里记叙:
银库在管理上有着严密的制度,为防偷盗,银库库丁入库时皆由大堂上公案前鱼贯而入。无论寒暑,皆需脱光衣服,赤身裸 体。入库后,有官制的统一衣服供库丁穿着。下班时,仍需裸 体而出,一人一人从公案前走过,两臂平伸,两腿微弯,不准并拢,口需作鹅鸭叫声,以表示口中并无偷藏银块。经过检查,才能回到休息室。
由于潜规则的存在,当库兵也是一项世代相传的职业,许多人从小就开始接受人体夹带的训练。先是用鸡蛋涂抹上油,塞进肛门,再渐次改用鸭蛋、鹅蛋,年长日久,则肛门加大,最后用每粒十两重的铁丸试塞,能塞十个左右者就算大功告成。除了人体夹带,还有器物夹带。每到开库的日子,规定要把银库打扫干净。库兵们特制了一种带有夹层的水桶,每当挑水进银库洒水扫地,就把银子藏在水桶的夹层里,扫完地,再大模大样地把桶挑出来,就在监管官员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银子偷走。
清代银库门禁森严、防范严密,银库库兵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依然神不知鬼不觉地监银自盗。不管是秘闻,还是野史,到府衙地下银库一探究竟便知......
银库是2005年南阳府衙修缮团练宾兴馆时发现,在疏通地下银库时发现与府衙地下运兵道相连。地下银库为何与地下运兵道相连?至今还是历史之谜。
历史因人而精彩,名胜因文化而久远。
他们是与南阳府衙有缘的文化名人,
他们是有故事的人,有的曾经累官至总督巡抚,
或曾出生于南阳府衙,
或在府衙度过一段难忘的岁月。
他们中不乏诗人、书法家、作家。
他们是文人墨客,曾在府衙留下足迹,留下一纸墨宝,留下一段诗词。
他们是当代著名作家,以文人的情怀关注家乡,关注南阳府衙。
一块块展板,一个个故事,记录着他们与南阳府的情缘。
文字雕刻时光,书画泼墨记忆,影像凝结历史,
《文化名人与府衙》展
让您在看名府名人,
赏名诗名文的同时,
解读名人对这座古老衙门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