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笔名普度,著名作家、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茅盾文学奖得主。曾先后获“冯牧文学奖”和“冰心摄影文学奖”。一些作品被翻译成法文、德文、捷克文等。不少作品被编成电影、电视剧和戏曲,其中由其小说《香魂塘畔的香油坊》改编的电影《香魂女》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一直关心、关注着南阳府衙的建设,与南阳府衙有着不解的情缘。
上世纪90年代,由于历史的原因,府衙院内先后住进了200余户人家。成为了一处人所共知的大杂院,住户相当复杂,乱拆私建时有发生。住户们还见缝插针地新盖了不少高高低低形状各异的临时性房屋,用作居室和灶具,十分凌乱。
【上世纪90年代府衙全貌】
作家周大新当时到这里拜访朋友,看到挤压在各种房屋中间斑驳的重漆彩绘的屋檐,还有木格镂花的牌楼,感到很惊奇,这时候他才知道这是一座古老的衙门。府衙主体建筑里虽然住着人家,但斗拱疏朗、梁架奇巧。木刻的雕花被住户做饭时烟囱里冒出的煤烟熏染着……
【三堂前檐的斗拱】
【寅恭门脊檩上道光年间墨书题记】
远远望去,楼房、大片平房掩盖着府衙的各个主体建筑。这些建筑不仅破坏了文物古迹应有的环境,对府衙的文物保护工作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昔日庄严漂亮的府衙大院,正一天天衰老朽败。周大新回忆说:“当时他走进这座院中的时候,仿佛听到了府衙痛苦的呻吟和想望修葺的呼唤”。
【当时被民宅包围的府衙】
面对这处逐渐被淹没于现代化城市的衙署“遗珠”,为了呼吁人们将这处全国唯 一保存完好的府级衙门保护起来。作家周大新拿起手中的笔,撰写文章介绍府衙,呼吁各界人士为府衙的保护贡献力量。
1993年,台湾《联合报》登载著名作家周大新的长篇报道“中国现存唯 一的知府衙门”,文章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海内外华人通过各种渠道,表达对南阳府衙的关注之情。
《联合报》当时的主编痖弦老先生在台湾连续数日登载周大新的报道,并呼吁政府保护修复这座全国唯 一保存完整的府衙。痖弦老先生回忆此事曾说:“这是我主编《联合报》副刊工作二十余年最得意的一件事”。
2000年,南阳府衙这颗古宛明珠终于迎来了修复与保护的美好春天。在南阳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化文物部门的辛勤工作下,府衙经历了组织拆迁、保护、维护修缮。这座千年古衙得以合理利用,成为南阳市旅游焦点,在2003年正式实现了对外开放。
2016年春 暖 花 开的3月,周大新应南阳府衙博物馆馆长刘绍明的邀请,再次回到南阳府衙。并对着我们的镜头讲述了南阳府衙的保护历程,访谈中流露出对府衙现状的满意和赞许,最后这位著名作家说道“今天回到府衙来看看修复以后的建筑,我很高兴!”说完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如今,南阳府衙游人如织,已经是南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和标志。抚今追昔,向那些为府衙保护付出辛劳和关爱的各界人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