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南阳人追捧过的“父母官”

2017-05-19  来自: 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 浏览次数:2979

21.jpg

近日,在南阳市区一工地出土了一通清代德政碑。此碑碑文为隶书,正面开头题“南阳太守傅公政德碑”,正文“南阳为中州门户,其东南九十里有巨镇曰赊旗……”碑上时间“同治十有三年九月”,立碑人“合镇绅民公立”。即全赊旗镇的绅士、民众共同为之立碑。碑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南阳民众对傅寿彤的敬仰之情。

22.jpg

在古代,如果为官者清正廉洁,造福一方,有“德政”业绩,当地百姓就会为他刻石立碑纪念,称为“德政碑”,或“去思碑”。  

因此,这通石碑的出土,再次见证了南阳知府傅寿彤的功德和业绩。如今它已被移至南阳府衙,为府衙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官德文化底蕴。 

23.jpg

其实自秦昭王设南阳郡起,南阳历任郡守(或知府)有二百余位,不乏像傅寿彤这样勤政爱民政绩斐然让老百姓立碑铭记的。他们有的兴修水利,劝民农桑;有的兴利除弊,兴办教育;有的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有的视金钱如粪土,潜心为百姓谋福祉。他们所居民富、所去见思,是史家笔下的“循吏”、“良吏”,是元杂剧中的 “清官”,是民间的“青天大老爷”,是百姓心目中的一座座丰碑。

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南阳府衙,细数南阳历史上的良吏好官,品读这些知府们的为官之道。

重视城防的傅寿彤

史料上关于傅寿彤的记载不多,这通石碑起到了“补史阙”的作用。

傅寿彤,清代贵筑(今贵州贵阳市)人。咸丰十年(1860年)出任南阳知府。当时赊旗店为商贾聚集之地,清政府在此设有厘局征收货物税,一些绅士、民众提议借官税修筑防御工事,但未得到上级允许。傅寿彤便上书说明修筑防御工程的重要性,乞求暂缓税收。结果触怒上司,被革去南阳知府职务。


梅花城遗址

碑中陈述了傅寿彤修筑城寨的情况。同治二年(1863年),傅寿彤恢复原职,再次担任南阳知府,“南阳之民举相贺曰:还我父母矣!”他一到任,“审势制宜,倡议兴筑”,即对咸丰四年(1854年)知府顾嘉蘅修筑的城池大修,在南阳城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外修筑四座独立的寨堡,俯瞰状如梅花,因此被称为“梅花寨”、“梅花城”。

梅花寨的修筑,“战守之法亦备,镇赖以定,郡赖以全”…… 因此,固若金汤的梅花寨,加强了南阳城的城防,充分展示了傅寿彤的军事才能。僧格林沁亲王在南阳督师作战时与傅寿彤相见,称赞他为“文官能习武事”的难得人才。


不仅如此,碑文还总结了傅寿彤任南阳知府时的政绩:“公守宛前后五年,兴学校,劝农桑,训士卒,理词讼,内剔积弊,外遏贼氛,持官持身五年如一日……”这样,一个勤政、敬业、爱民的官员形象跃然而出。

泽润群黎的召父杜母


南阳府衙二堂楹联:召父劝农杜母兴工,南阳自古多循吏;弹琴悬镜爱莲对月,赤子从来盼好官。召父杜母分别是谁?南阳老百姓为什么认为他们是好官呢?

宛城召父——召信臣

《汉书·循吏传》记载,西汉末元帝时,南阳郡(今南阳市)太守召信臣,“视民如子”,他遵循“为民兴利,务在富之”的“八字方针”治理南阳,成绩十分突出。他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他还亲自指导农耕,经常出入田间地头,有时住宿于农家,贴近百姓。


唐河县召渠遗址

召信臣重视兴修水利,“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dú,小渠),起水门堤阏(è,闸板)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顷”。很快“民得其利,蓄积有余”。


依据史料新刻的“召父渠”灌溉区域碑

召信臣在南阳当官前后近十年,开凿陂(bēi,池塘)沟渠数十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今邓州的六门堰,不亚于成都的都江堰。 现在南阳还有不少叫“陂”、“堰”、“垱”的地方,都是当时水利工程的痕迹。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成就了南阳“万古粮仓”、“中原粮仓”的美誉。

邓州六门堰遗址

由于召信臣为南阳的农田水利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南阳的百姓非常爱戴他,称之为“召父”。

宛城杜母——杜诗

杜诗,河南汲县(今河南省卫辉市)人。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注意“选用良吏”。建武七年(公元31年),杜诗出任南阳太守。他提倡节俭,兴利除害,为政清平,注意节省民力。为了提高冶金技术,他发明了水排(水力鼓风机)。


冶铁水排模型

水排应用水力机械轮轴带动鼓风囊,使皮囊不断伸缩,给冶金高炉加氧。这种装置,用力少,见功多。它大大节省了开支和民力,得到南阳百姓的交口称赞。杜诗发明的水排,一改中国冶炼鼓风装置靠人力和畜力为动力的局限,在中国古代冶炼工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杜诗同时也重视农业生产,“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南阳郡里家家户户都很殷实富足,南阳成了富庶的“小天府”。

24.jpg

由于南阳百姓深蒙“召父”、“杜母”之福,于是就把召信臣和杜诗二人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并立祠纪念。自此,为百姓办事、受百姓拥戴的“父母官”这一尊称便广传后世,遍及华夏大地。

教化官吏的羊续


在南阳府衙博物馆三堂前面的内宅门上,高高悬挂着一条木鱼,诉说着一位南阳廉吏的风骨。

25.jpg

羊续(142-189年),东汉名臣。字兴祖,兖州泰山郡(今山东邹城市)人。是西晋初年名将羊祜的祖父。历任扬州庐江郡太守、荆州南阳郡太守。

南阳自古为冲要通衢之地,历来政要任守,名宦辈出。南阳在东汉又是富庶之地,富豪云集,且贿赂官府出手阔绰,前几任太守在南阳为官都赚得盆满钵满。南阳太守在时下官僚眼中更是“肥缺”。而羊续却“富差事穷当”,断然与当地富豪保持距离,不与他们有任何经济来往,办案时更是“丁是丁、卯是卯”。

《后汉书》记载:老府丞焦俭见羊续生活清苦,特送来一串当地特产——白河鲤鱼。羊续很为难:收吧,有违为官之道;不收呢,有负下属盛情。于是,便将鲤鱼悬挂于庭檐下,久之便成鱼干了。之后,下属又送鱼来,羊续手指鱼干,轻轻摇头。下属为羊续的清廉自守和良苦用心所触动,含羞而去。

南阳境内其他官员和富豪经常打听那条鱼的情况,以便能送鱼给羊续“略表心意”,但是直到鲜鱼变成干鱼,鱼还依然挂在庭院中,郡中官吏十分震惊。

26.jpg

从此,再没有人敢给羊续送礼。

从此,羊续高洁的品质深受南阳郡百姓的称赞。

从此,“悬鱼太守”羊续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九大廉吏之一,成为古代官员廉洁的榜样。

从此,“羊续悬鱼”、“前庭悬鱼”、“挂府丞鱼”这些成语成为官员清廉自守的代名词。

从此,历代文人墨客赋诗表之赞之。唐代诗人周昙:“单席寒厅惭使者,葛衣何以至三  公”;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明代于谦:“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27.jpg

让历史照亮未来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穿过岁月的尘埃,透过历史的烽烟,这些造福一方、流芳千古的先贤清官,这些饱蘸沧桑、发人深省的历史典故,这些克己修身、崇廉尚德的高风亮节,千百年来耳熟能详广为流传,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28.jpg

“当历史不再照亮未来,人类将在黑暗中徘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性有弱点,有权会任性。为官者应该拥有怎样的官范、信奉怎样的官德、崇尚怎样的官箴?《礼记·大学》云:富润屋,德润身。是的,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厚德载物,做官切记“清慎勤”。只有这样,人民才会敬之仰之,才会追之捧之,才会思之念之,才会“合镇绅民公立”。

正如南阳府衙门前的楹联——“进门先拜清风二字,出衙再留正气一身”。它时刻警励着人们,为官要清正廉洁,为人要正直不阿。

29.jpg

关键词: 历史上,南阳人追捧过的“父母官”           

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府级官署衙门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联系电话:0377-63232861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 技术支持:汉都商网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豫ICP备05009928号-1


扫一扫访问移动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