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在南阳城东白河岸边一个富商家族,诞生了一个男孩,人称“十四少”。它的一生,可谓“趋时、革新”。在他之前,偌大的杨氏家族全赖祖产为生,不少子弟“吸鸦 片、贪吃坐穿”。
他是家族中第一个打破封闭愚昧的人,他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改变之后整个家族的命运。
【杨鹤汀与长子杨廷宝】
在他的影响下,杨家代有俊杰,英才辈出、享誉海内外。长子杨廷宝,被誉为“近现代中国建筑第一人”。是建筑史上与梁思成齐名的宗师级人物。主持参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京长江大桥、清华大学、天坛祈年殿等重大工程的设计方案,建筑界誉称“南杨(杨廷宝)北梁(梁思成)”。
【杨鶴汀与次子杨廷宾】
次子杨廷宾,授业于徐悲鸿大师,是奔赴延安的著名版画家。最具代表性的是为中共“七大”召开而创作的毛主席像和朱总司令像,以及发给“七大”代表火柴盒上的毛主席像(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解放后任中国美术馆馆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讲话】
长孙杨士莪,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声学的奠基人。全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他写出了国际上最早集中论述水下噪声机理的著作。讲授编写了国内最早的水声学课程与教材。他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水声专业,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水声人才培养基地,是我国水声界公认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这个家族,人称“一门双院士,满门科教才”。
他就是“民国南阳第一任知府”一杨鹤汀
【杨鹤汀与家人】
杨鹤汀,名维鲁,字鹤汀。因同辈排行十四,人称“杨十四少”。他世居南阳城东白河岸边赵营村。1906年,毕业于北京法政学堂。因不满清政府腐 败,他加入同盟会,创办南阳公学。他一边教书育人,一面联络社会各界进步人士和学生,与武昌革命军秘密联系。在他的影响下,学校150多名师生先后加入同盟会,成为南阳一代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杨鹤汀是南阳辛亥革命的先驱者。
1912年,杨鹤汀被任命为民国第一任南阳知府,《河南文史资料》记载有文:
1912年2月20日,杨鹤汀被革命军任命为第一任南阳知府。任职后,他不负众望,出示安民告示,政令一新,并镇压了一批罪恶昭著的坏人,抄没了一批土豪财产,赈济了一些贫困市民,民众皆大欢喜。
【南阳府衙大堂】
杨鹤汀接任南阳知府后,立即发告安民,开放“昌平仓”。赈济无吃无喝的穷人,每家斗二八升。同时,知府衙门还下令城内各行各业公买公卖,不准欺诈百姓。为巩固新政权,维持稳定宛城社会秩序。知府衙门顺乎民意,枪毙了当时残害良民,恶迹斑斑的张家臣等人。为民除害,深得民心。从此,宣告结束了几千年封建王朝及清廷在南阳二百多年的统治。
南北议和后,杨鹤汀出于义愤,力辞南阳知府之职。辞官之后,杨鹤汀走了一条教书育人与实业救国并行的道路。先后在开封创办河南农业专科学校和织布工厂。1926年,应甲骨学大家董作宾之请,他又创办了南阳女中。1931年,又与南阳籍留法归来的农学家冯紫岗一起创办南阳李华庄农林场。抗战胜利后,杨鹤汀欣然出山,就任国 民 党南阳县参议长。
【杨鹤汀任南阳县参议长时办公地】
【南阳府衙“宾兴馆”】
1947年初,杨鹤汀辞去南阳县参议长之职,离开家乡,赴南京长子杨廷宝处。晚年的杨鹤汀,致力于中医医术和仲景学说的研究。1961年,杨鹤汀病故于南京。1994年,骨灰迁回南阳卧龙墓园,叶落归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