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海峡诗会
---《痖弦的文学之旅》
痖弦,中国台湾著名诗人。本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77年起担任台湾《联合报》副主编至今。痖弦是台湾《创世纪》诗刊的三驾马车之一。出版有《痖弦诗抄》、《痖弦诗集》、《深渊》、《中国新诗研究》等多部专集,是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他的《秋歌》、《红玉米》、《我的灵魂》、《深渊》等诗作,在海内外颇有影响。
2013年,这位年逾八十的海外游子痖弦先生给著名作家周同宾先生寄来了一封信。信中痖弦先生谈及当年南阳府衙的修复,期望家乡人保护南阳府衙,关注南阳府衙的建设。保留一段象征传统的老街道。并请著名作家二月河先生、周同宾先生写文章呼吁,将其整旧如旧,从旧址上焕发新生命,不仅有文化意义,也可带来新的商机。
上世纪90年代初,痖弦先生曾请南阳籍著名军旅作家周大新撰写长篇文章在他主持的《联合报》副刊上连续登载,呼吁保护南阳府衙,为后来的府衙修复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在南阳日报也曾特辟大幅版面连续报道。
现征得痖弦先生同意,将痖弦先生致周同宾的信全文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同宾乡兄:
我到台北办事,你要的洛夫诗集就在台北寄了。
去南阳拍关于我老家电影外景可望于四月下旬成行。要去好几个人,他们有预算,不需招待,以不惊动文艺界朋友为原则。预定的几个景点,请有关方面的领导赐洽并派人略加协助就可以了。
你的散文,实在是好。萧红有《呼兰河传》之作,你有关家乡事物的散文,是为河南立传,意义非凡。
咱南阳建设突飞猛进,高楼大厦之外,似乎也应该保留一条老街,新楼新厦代表现代,留些古旧象征传统。以后的观光倾向,是不但要看现在,也要看过去,把旧街古巷全部拆光,将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当年南阳府衙整治修复之促成,我曾尽了一点力,现已成为咱南阳可骄傲的观光景点。记得我曾在《联合报》以大篇幅报道府衙的荒废情况并大声呼吁当地政府修复,把剪报寄给省、地区、县级领导及文化主管部门,想不到发生了效果。这件事也成为我主编《联合报》副刊工作二十余年最得意的一件事。
我去南阳发现,大部分的街巷都已更新,老街只剩了解放路,这条街一九四九年以前就非常繁荣,清代称“长春街”,国民政府改为中山街,中共建政改名解放路。这条街从白河水门贯穿全市,一直通到北关,是很有代表性的,如能选为“整旧如旧”的重点,将之重建,从旧址上焕发新生命,不仅有文化意义,也可带来新的商机,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此议宜趁早提出,晚了就来不及了。趁楼上有四方形窗户,楼下是“扑哒板”的老房子还在,大声向政府建议吧。
请二月河先生、我兄写文章呼吁,如果需要加上我的名字,我也愿意附骥尾呐喊之。
我两年来都在生病,大批汉字忘掉,思想也无法集中,此信十分潦草,请原谅。
二月河先生主张恢复汉字直排的文章国外有报道,很多人赞扬,你同他的影响都大,一言九鼎,倡议此事非二位乡长非属了。
敬祝道安!
弟 痖弦
2013.3.29
又及 ① 记得当时我请周大新兄执笔撰写报告文学长文一篇,报道府衙破败情况,并附照片多张,在《联合报》副刊一连登载三天,乃引起强烈的注意。
② 整治好的解放路不妨容纳咱家乡土产烙花筷子、玉石镯子、汉画拓印碑帖、柳条编织等商铺,长街可与白河游览区连成一条观光线,旅人看完这条街,南阳文化艺术精华、庶民生活情调尽收眼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