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峙(1892—1971年)字经扶,江西吉安人。国 民 党军高级将领、二级陆军上将。历任黄埔军校战术教官、第一军团总指挥、河南省主席等职。1933年任赣粤闽湘鄂“剿匪”军北路总司令,战无不胜,高居五虎上将之首,名声一时无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 民 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集团军司令。1939年任重庆卫戍总司令,1945年2月,调任国 民 党第五战区司令。徐蚌会战前重新启用出任徐州"剿总"司令,布阵失误,遭到惨败。1953年去台湾。翌年任台湾“总 统 府”国策顾问,后改任“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1971年病死于台湾,著有《我的回忆》等。
商震(1891—1978年) 字启予,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抗战时期的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战后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国民政府参谋长、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1935年4月3日,商震被授予二级上将。1935年6月商回任河北省主席,兼天津市警备司令。同年12月,出任河南省主席。
韩复榘(18901—1938年)字向方,河北霸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19岁离家闯关东自谋生路,后投效兵营。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1938年被蒋 介 石邀至开封参加北方将领会议。后扣押至汉口,24日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罪被处决。
宋哲元(1885—1940年)字明轩,山东乐陵县 (今属乐陵市)人。民国初,考入北洋陆军左路备补军随营学校。毕业后任备补军二营哨长。后转至冯玉祥部,是冯玉祥手下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七七”事变后,日军大肆侵犯。宋哲元发誓:“宁为战死鬼,不做亡 国 奴”。 1940年4月5日病逝于绵阳。国民政 府追升其为一级上将,遗体安葬于绵阳富乐山,并为其立一座高大的“神道碑”。冯玉祥、沈尹默、于右任为墓碑题词。朱德和彭德怀联名挽联:“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能大白于天下;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勿忧乎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