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故宫为起点的“中国古代官署衙门旅游线,包括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南阳知府衙门、内乡县衙。四大官衙串成一线,龙头在北京,龙身在保定,龙尾在南阳和内乡。
南阳府衙为我国目前惟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封建社会府级官署衙门,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直观地诠释着封建官场的运作机制,现已被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知府衙门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即公元1271年,至今已有730余年历史。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40余间,位于中轴线上的衙署建筑自南向北 依次有: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门、三堂门等,另有部分耳房、配房、厢房、廊房、榜房、库房、科房、官邸和吏宅等,整座建筑坐北朝 南,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
府衙大门采用硬山式建筑,三间五架,屋面筒瓦,房脊饰有吻兽,房檐用异形替木。出仪门,穿戒石坊,迎面可见府衙大堂,高峻威严,气势宏大,是知 府宣讲圣谕、教化百姓、接见官吏、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其东西两侧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房。大堂寅恭门后有一天井式四合院。府衙三堂也称“官 邸”,豪华壮丽,是知府大人处理内务的地方。过了三堂,便步入后花园,它占地十余亩,西有池水,东有叠山,假山耸峙,绿水穿绕,亭榭掩映,鸟语花香。东侧 偏园的翠竹园,清静雅致,颇有意蕴。
内乡县衙是府衙的下一级官署衙门,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即公元1304年,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所建,由正五品县令章炳焘主持营造,占地 2.7万平方米,房舍263间,院落数进,规整有序,廊庑相接,呈现出“轴线对称、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寝”的典型明清衙门建筑规制,是我国目前惟 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
县衙门的宣化坊,是县衙中轴线上的首座建筑,是旧时知县宣讲圣谕、教化百姓的地方。经大门,沿着百米青石路通过仪门进入大堂院,这里是知县发布政 令、举行隆重大典、公开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其格局、气势恰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故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誉。二堂是知县补审、预审和调解息讼 一般案件的地方。其后院内枝繁叶茂,胸围达两米的元代桂花树见证着县衙悠久的历史。三堂是知县商议政事,接待上级官员和审理不宜公开案件的地方,堂前悬挂 着清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撰写的名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凭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 姓。”
“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府衙、县衙都是政治结构的象征,它所体现出的封建统治权威、社会宗法观念与伦 理意识以及中国人内向克制的民族性格特征,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众多游人。